老子名言,老子的人生格言(精选174句)
1、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2、在容易之时谋求难事,在细微之处成就大事。
3、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4、行不用政治手段干预,只用道德引导,那么天下没有不能治理的。
5、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6、一切要顺应自然。所以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情形呢?是天地。
7、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8、名利与己身生命那一个更亲呢?己身生命与货利那一样更重呢?得与失那一样更有害呢?
9、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10、勇于表现刚强者易于送命,善于表现柔弱的反而能够生存。此两者都是勇,但是却由表现方式不同,结果也不同。这就是自然规律,可又谁知天意呢?
11、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2、治大国,若烹小鲜。
13、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14、每天学习能够一天一天的增长学识,而求道却要去情、欲,贪、憎、痴、颠倒梦想等等一点点损掉。乃至损到无为。
15、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16、一切要顺应自然。所以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情形呢?
17、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8、祸莫大于轻敌逞强,轻敌逞强就要丧失三宝。所以俩兵相对,仁慈者胜。
1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认为他们的食物很甜美,服饰很漂亮,风俗令人感到愉悦,居住安宁,邻国相对而望,可以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两国人民直到人民直到老死也不会互相往来。
21、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22、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23、无所造作,无所执著,便能无入不自得,自然而为。顺着自然常道,安宁无事,便能得到天下;若是生事扰民,那便无法得到天下。
24、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2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26、真实的话听起来不好听,听起来好听的话不真实;行为良善的人不狡辩,狡辩的人不善良。真正有学问的人,知道学海无涯,因为处处虚心向别人请教。一知半解的人,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到处卖弄自己。
27、祸患再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轻敌几乎丧失了我的“三宝”。
28、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29、天地的阴阳二气相互融合,甘露则不求而降,不必人们去控制它,它来的很自然很均匀。
30、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31、以圣人之能成其大也,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2、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33、善良的人,我以善意对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意对待他,结果就会使他也变得善良。诚实的人,我相信他,不诚实的人,我也相信他,结果就会使他也变得诚实。
34、“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
35、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6、我的言论非常容易理解,非常容易做,但是天下的人没有知道的,所以不能做;言论有根据,做事有规矩,但是我没有知识,所以不了解。
37、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8、善于做什么的人,是不善于做什么人的师父。不善于做什么的人,是善于做什么人的镜子。
39、人们从事事业,经常在即将成功时却失败了,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能遵循自然规律,心存轻忽。
40、走一千里路,也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4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2、人始出于世而生,最终入于地而死。属于长寿的人占十分之三;属于短命而亡的人占十分之三;有些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些,却自己走向死亡之路,也占十分之三。
43、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感到愈难过。所以,知足的人比较不会受到屈辱,凡事适可而止的人比较不会招致危险,生活得更长久。
44、这风气从远古以来就是如此,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
45、审慎小心,不轻易承诺,故能坚守住其诚信。把事情看得太容易的,经常会陷入失败,遭遇因难。
46、能了解别人的人聪明,能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的人明智。
47、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48、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
4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50、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5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5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53、这就叫做不引人注意的明道境地,是柔弱战胜刚强的机理所在。鱼不可以离开深厚的水体而生存,国家的有效力的凭恃不可以轻易展示于人。
54、将欲取之,必先之。
55、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56、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57、天下最大的祸患莫过于不知足,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贪得无厌。不知道珍惜现有的,过分追逐名利,势必招来灾祸和不幸。知道满足的富足平衡心理,是永远的富足。
58、智者不积财。其施也多,其得也多。
59、两军对垒时,悲愤激昂的战士,勇于抗敌,必定能取胜。
60、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
61、事物中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大千世界的客观自然。损有余而补不足,是老子以辩证思维方式总结出的一条自然规律
62、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63、天下最柔软的东西,驾驭天下最刚硬的东西。
64、知道满足的人,就不会招来困辱,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遭遇危险。
65、强行者有志。
66、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67、世人得是名利的心太重,所以得到荣宠和受到屈辱都担惊受怕。畏惧大的祸害也因为害怕。
68、稳重可以主宰轻浮,因为它是根。宁静可以主宰急躁,因为它是君。
69、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7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1、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72、我的言语很好理解,也很容易做。世人都被名利私欲所蒙蔽,所以很难理解我的言语,所以没人能做。
73、治人事天,莫若啬。
7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7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76、所以堂堂正正的士子总是持守质朴醇厚之‘道’,而绝不实行虚华无用之‘礼’;他的居处行为总是那么忠厚朴实,而摒弃那些浮华浅薄之事。
77、知道万物变化无穷无常的人,也就知道不能描述其本质,故而不言。
78、所以圣人,顺应自然而不恃才傲物,功成名就也不愿意养尊处优,他不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圣贤。
79、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8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81、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82、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83、灾祸没有比不知道满足更大的,过错没有比想要得到更大的,所以懂得知足的人总是满足的。
84、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85、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86、别人教给我的,我也教给别人。强行修桥的人不得到他的死亡,我将会把它作为教学戒律。
87、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88、道和天下的关系,就像河流和江海的关系。道遍在于天下万物,河流之水也遍在于江海,因为江海的水都是河流(川谷)所流注。
8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90、弯曲可以保全,受压反而伸直;低陷得到充盈,凋敝于是更新;单一因而得到,繁多所以迷惑。
91、似水流出于溪谷,引之能出万物,永不消亡,就如化育万物的母性一样,而这个门径,正为天地之根源所在,其悠扬而连绵不断,久久持续而不会断绝。
92、军队所到之地,荆棘横生,大战之后,一定有灾年。
93、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94、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95、最完美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是它的作用却是永远也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却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像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一样;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
96、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97、圣人坚持以其无私的心态,反而成就了他个人。
98、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受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
99、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00、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101、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10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03、我有三宝,我一直都在持守着它。一个是慈爱,一个是节俭,一个是不出人头地。
104、安静胜过躁动,寒冷胜过炎热。只要清清净净的就能成为天下的正道。
105、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
106、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107、掌握自古以来的规律,去理解今天身边发生的所有事,能够古往今来无所不知。
108、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109、众人光辉自炫,唯独我迷迷糊糊;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
110、从前得到一的:天得到一就变清澈,地得到一就变宁静;神得到一就变灵验,谷得到一就变充盈;侯王得到一就用一来让天下平正。
111、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112、谷神不死,谓玄牝。玄牝之门,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13、轻浮则失去根基,躁动则丧失权威。
114、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见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
11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16、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1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118、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一。
119、轻易许下的诺言必然缺乏信用,把事情认为地或者形容地很容易的话,真正做起来就会有更多的麻烦。
120、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
121、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22、福与祸并不是绝对的,它们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123、果人民饱受暴政的逼迫,到了连死都不怕反抗的时候,统治者又怎能用死来威胁他们呢?若人民都畏惧死,一有人做坏事就被抓起来杀掉,那还有谁敢胡作非为呢?
124、因为不去耍嘴皮子和人辩论(而以低姿态待人并干实际的事情),别人才没有办法和你争辩(而对你心服口服)。
125、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26、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127、人所最嫌恶的,就数孤弱、无助、不谦虚,而王公却用这些作为对自己的称呼。
128、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
129、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130、通人做事,总是想着成功了反而失败,对待终点就像对待起一样慎重,事情则没有失败的可能。
131、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132、所以要想处在人民上面,必须在言词上对人民表示谦下;想出在人民之前,必须站在人民后面。
133、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34、懂礼,人就会忠诚与守信,(因为懂礼后,非忠不守,非信不为)。然而,有礼,就会让有地位的人受到尊敬。
135、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
136、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137、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138、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139、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4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14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42、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43、清静之道去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办法去用兵,以下扰害人民而治理天下。
144、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145、祸莫大于轻敌逞强,轻敌逞强就要丧失三宝。所以俩兵相对,仁慈者胜。
146、天下都以为美就是美,这就不好了;都以为善就是善,这就不善了。
147、最好的国君治理国家,是实行无为而治。使百姓各顺其性,各安自生,君不扰民,所以老百姓都不知道一国之君是谁。其次的国君治理国家使百姓觉得他和和蔼可亲,因为这样的国君治理国家是以德感化百姓,用仁义教育百姓。在其次的国君是用刑法威吓百姓,所以百姓都恐惧他。在其次的国君是用权术诡计欺骗愚弄百姓,所以百姓都憎恨他。
148、“不言”的教导,“无为”的益处,天下人很少能够认识或者做到。
149、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150、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151、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152、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153、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154、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155、善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者,不与;善用人者,不之下;是谓不争之德。
15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57、世间万物生机,生生不息,就好像一个神奇的母亲的存在一样,我们管他叫做“玄牝”,“玄牝”就是“道”。“道”就是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源。冥冥之中它好像是客观存在的,“道”是永不枯竭的。
158、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159、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160、自视者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61、局限于自己所见,就看不明白;以自己为对,就遮蔽真相。
162、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163、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64、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165、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166、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67、君王为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
168、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169、兵之用武器,是不祥之物,人人都厌恶它,所以有“道”行的人都不会去使用它。
170、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17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172、天下之事应从大事上着眼,从小事上着手办理。
173、抬起脚尖想提高自己的高度,反而会站不稳。把正常的两步并作一步走路,反而不会走快。凭着自己的眼睛去看反而看不清。只凭着自己的主意去判断事情,反而不会分清是非。自我夸耀的人反而没有功劳。自大自满的人反而不会长久。
174、明道之君能够被人尊崇而统治天下的根本原因在于他自始至终不妄自尊大而能虚静处下,所以才能为天下人所归附和拥护,而成就其君王的尊贵和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