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遵循儒家精神,儒家积极入世的名言(精选225句)

1、是法平等,无有高下。——《金刚经》

2、大意:处在尊贵的位置上不要骄傲,处在低下的位置上不要忧虑。

3、大意:好学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近勇敢了。

4、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金刚经》

5、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金刚经》

6、大意:如果不能守虚处静,而以多闻博识自许,进而有为多言,那很快就会导致穷败。不如处虚守静,而无为不言,能够取得成功。

7、南怀瑾:我们之所以觉得有烦恼、有人我、有众生,是因人我分别而来;把我相、我见一空以后,平等性智出来,再看一切众生都是一律平等……但是要修一切的善,才能证得空。

8、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金刚经》

9、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庄子•刻意》

10、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

11、南怀瑾: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旁门左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的。

12、大意:多行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我招致灭亡。

13、大意:三军的统帅可以被夺去,却不可以强使一个男子汉的志向改变。

14、大意:忖度德行如何,以便决定自己怎样处理事情;估量自己的力量大小,从而决定该怎样行动。

15、大意: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可以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间自由驰骋。

16、大意: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17、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18、大意:泉水干涸,鱼儿困在陆地相互依偎,以唾沫相互湿润求得生存,(此时此境)却不如彼此不相识,各自畅游于江湖。

19、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金刚经》

20、大意: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人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

21、大意:过分的爱惜会招致巨大的付出,过多的拥有会招致沉重的损失。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困辱,知道适可而止便不会遇到危险,如此就可以长久安全了。

22、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金刚经》

23、大意: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白马跳过一个很小的缝隙,忽然一下而已。

24、南怀瑾:一切都不是心,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世界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25、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道德经》

26、大意: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强者。

27、大意:最方正的东西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28、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金刚经》

29、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30、南怀瑾:什么叫一切法?一切法皆空嘛!……这是一个观念问题,观念说有一个法就有了,观念说空就空了。

31、南怀瑾:佛法在哪里?不一定在佛经上啊!世间法皆是佛法……所以大家不要把学佛的精神和生活与现实人生分开。

32、大意: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33、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34、大意:两人同心,像刀那样锋利,可以切断金属。同心的话,像兰花那样幽香。

35、大意:行不通时就得变,变了之后就会豁然开通,行得通则可以长久。

36、大意: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的东西确立了,仁道也就产生了。

37、慎终如始,则无败事。——《道德经》

38、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金刚经》

39、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

40、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41、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庄子·山木》

42、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周易》

43、大意:不积累善行达不到成名,不积累恶行达不到灭身。

44、解析:其实说的是:不着相,不动心。

45、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46、大意:我有三种法宝,掌握并保持它:第一是仁慈,第二是俭啬,第三是不敢在天下争先。

47、大意:上等的人闻道便努力去践行,中等的人闻道则将信将疑,下等的人闻道会哈哈大笑,不笑不足以是大道。

48、南怀瑾:世间法不空,与般若有挂碍,等于眼中有沙,认生死轮回为实有;出世间法不空,与般若亦有挂碍,等于肉中有刺,认化城为宝所;故有凡夫生死、二乘涅盘的颠倒梦想。

49、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道德经》

50、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51、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金刚经》

52、大意:想要关闭它,就要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就要先强化它;想要废除它,就要先兴旺它;想要夺取一些东西,就要先给予一些东西。

53、大意:消磨它的锋锐,解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

54、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

55、南怀瑾:诸法的本来面目就是空相,诸法的实相亦是空相,诸法未曾离开空相,故云是诸法空相……一切法的实相是空,是故一切法从本以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5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57、南怀瑾:经三藏十二部所说的也都是教育法。教育法只限于教育法,教育的目的是使你懂得那个东西,如果抓住老师的教育法当成学问就错了。

58、南怀瑾: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心胸里头还有你、我、他,甚至给了人家好处时,这个家伙应该卖卖我的交情才对!这是世间法的作风,佛法没有,给了就给了,要像“事如春梦了无痕”一样的忘掉它。

59、大意:聪明而喜爱学习,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并且不感到耻辱。

60、大意:君子怀才以等待施展的时机。

61、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人间世》

62、大意:山上的树木皆因材质可用而招致砍伐,油脂皆因可以燃烧照明而自取熔煎。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63、南怀瑾:所讲的是色、声都不能见道,也就是整个金刚经上所讲的不能著相。学佛法著相了,就不能见得法身。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是四大原则,任何的著相,都不能见得法身,所以说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都错了。

64、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65、南怀瑾:理性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如果佛法的教理都没有弄清楚,情绪化跑来学佛参禅,全体是迷信!所以把知见搞清楚了,如是信,才是正信。如是解,正信以后,由这样去理解它,这才是理性的。学佛修道是理性的,不是情感的,不是盲目的迷信,是理性的如是信解。

6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春秋·左传》

67、大意:举世赞誉也不感到得意,举世非议也不感到沮丧。

68、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六祖坛经》

69、大意:天道刚健,君子以天为法,故而自强不息。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君子就要效法大地的包容,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70、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

71、解析:菩提比喻智慧,明镜比喻清净心。本来清净,又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72、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

73、大意: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知识用心认真地复习了吗?

74、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六祖坛经》

75、大意: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76、南怀瑾:你讲空也不对,不是佛法,执著有也不是佛法,非空非有也不对,即空即有也不是佛法。

77、南怀瑾:学佛的第一步,学到身见忘掉了……要真正内在身心皆亡,达到无我才对……但是有了一个人无我,还有一个法在喔!最后要法无我……到了法无我,叫做人法二无我,到达了就成佛。最后连空也空,空也不存在。

78、南怀瑾:色一个字,不单是代表五蕴,连外面宇宙万有形形色色都包在内。……这内外两种色,都是因缘生,无自性,无实体,不可得,根本是性空。现下虽是幻有,毕竟不可得的,所以即色即空,并不是色之外另有个空。

79、南怀瑾:无实,没有个东西;无虚,但是不假的。所以形而上的道理,真正的佛法,不真不假,也就是金刚经的中心重点,这里已经全部点出来了。

80、大意: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事外,反而能保全性命。这不正是因为无私吗?反而能成就一己之私。

81、三思而后行。——《论语》

82、大意:三人一路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向他们学习,不好的地方自己如果有就要改正。

83、大意: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84、南怀瑾:佛是不可以形相来见的,拿形相来见佛,就错了。

8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86、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六祖坛经》

8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88、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中庸》

8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90、大意: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91、大意:积累善行善德的家族,这个家族的福报不会断绝,家族的后代也会享受福报。常常做不善之事的家族,这个家族会经常发生灾祸,甚至连累后代。

92、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道德经》

93、大意:古代的人,随外物变化而内心保持不变;现在的人,内心多变而不能随外物变化。

94、大意:如果情绪上放纵自己悲伤或快乐,那么自身的德行就会不正;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喜怒,那么就无法体悟大道;如果心存好恶,那么最原初的心性就会缺失。

95、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庄子·缮性》

9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97、大意: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9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

9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

100、大意:花言巧语、假装和善的脸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101、大意: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102、多行不义,必自毙。——《春秋·左传》

103、大意: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

104、大意:一个人如果迷失在物质世界中,在世俗里失去了自己的真性情,这个人就是本末倒置之人。

105、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金刚经》

106、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107、解析:不修证,非佛法。

108、大意:傲慢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志向不可自满,享乐之情不可无尽。

109、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德经》

110、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经》

111、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

112、大意: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会受牵累呢!

113、大意:见善就向他学习,有过就改。

114、解析:禅定正义。

115、大意:对上不抱怨老天,对下不责怪别人。所以,君子处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则冒险以期侥幸成功。

116、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庄子·应帝王》

117、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庄子·列御寇》

118、南怀瑾:凡是你有什么境界,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来的,不修就没有了。若见诸相非相,你就见到佛了,见到佛的法身了。

119、南怀瑾:不要著相,尽管在说佛法,始终没有一点佛味,不像那些佛油子,而是很平凡,很平静;尽管在讲金刚经,没有一点金刚钻的味道,如如不动。什么是如如不动呢?不生法相,善护念,无所住。

12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121、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

122、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金刚经》

123、大意: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124、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金刚经》

125、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六祖坛经》

126、差若毫厘,缪以千里。——《礼记》

127、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春秋·左传》

128、南怀瑾:这一切人的心啊,都不是心。他并没有说这一切人不是人心啊!众生的心还不只是人的心,包括狗啊、牛啊、蚂蚁啊、小昆虫这一切生命,都不是心……叫它是心。

129、大意: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看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130、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

131、大意:合抱的大树由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成,千里远的行程须从脚下开始。

132、南怀瑾:真正知道了一切法无我的时候,达到了无我的境界,自然达到了无生法忍的境界。(无生法忍:佛自己说,过去修忍辱波罗密的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没有动过怨恨的心,只有慈悲的念,因此他没有觉得痛苦……这是定,这是无生法忍,这也是般若,也就是悟的境界。)

133、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

134、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金刚经》

135、大意: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136、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庄子•刻意》

13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138、大意:学习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习、练习,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39、大意: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140、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六祖坛经》

141、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经》

142、解析:无念是不住念,无相是不住相,无住是随它去。如此,道便通流。三者是一。

143、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金刚经》

144、大意:脑力劳动者统治别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天下的共同原则。

145、大意:玩弄人会丧失德行,玩弄物会丧失抱负。

146、南怀瑾:佛告诉你,这个世界一个一个灰尘,一粒一粒灰尘,一个分子一个分子,组合拢来,构成了一个物理世界。你把地球物理世界打烂了,分析了,本来就是空的,没有世界的存在。

147、大意: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148、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心经》

149、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

150、大意:有手艺的人劳累,聪明的人忧虑,无能的人无所求,所以逍遥自在。

15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15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153、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

154、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155、解析:念念流动即是道,而不是一念不生。不拒迎,念即流动。

156、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金刚经》

15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58、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

159、大意:极致之人的内心就像一面明镜,对于外物来之即照、去之不留,如实映照而不私藏,所以能摆脱外物牵累而不损心劳神。

160、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16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162、大意:处于安乐的环境中要保持警惕,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想到了就有防备,有了准备就会免遭祸患。

163、大意: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而心地亲近,小人以利相亲而终会利断义绝。但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

16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6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166、南怀瑾:世间一切法,都是佛法,没有哪一点法不是佛法……随时随地的任何一颗灰尘,清净的地方,脏的地方,处处佛在现前,这就是如来。

167、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168、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169、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7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171、大意: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172、大意: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173、大意: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

174、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

175、南怀瑾:世界上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众生需要佛来度的……如果有人因我度他而成了佛,这个佛就不是佛了,而是个非常普通的人,因为这个佛已经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人了。

176、大意: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177、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周易》

178、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金刚经》

179、南怀瑾:若心有住,可以训练意识专一,比较能够宁静,但是认为这个有相的……所以若心有住,即为非住,这是最好的观心法门。

180、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181、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六祖坛经》

182、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金刚经》

183、大意:君子以学习来积累知识,以多问来明辨是非,以宽容待人,以仁心行事。

184、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18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

186、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

187、南怀瑾:离开了一切的相就是佛,这是真正的佛。

188、大意:智慧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智慧的人活跃,仁德的人沉静。智慧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189、大意:大自然的规律,利于万物而不加害万物。圣人所遵从的原则,是给天下人带来好处但却不与之争利。

190、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庄子·知北游》

191、南怀瑾: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他说真正的修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19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

193、若心有住,则为非住。——《金刚经》

194、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金刚经》

195、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六祖坛经》

196、大意: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197、大意: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叫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198、南怀瑾: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认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师,乃至到了华严境界,连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对了一点。

199、南怀瑾:譬如电灯、电风扇,把开关一打开,这个电来了,但是看不见电,只感觉到光,感觉有风,电来了没有?来过了,好像没有来,它又消散了。电去了没有?去了,好像没有去,再发动它又来了,它是不来也不去,不生也不死。

200、南怀瑾:佛告诉我们,世间一切事都像作梦一样,是幻影。

201、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周易》

202、大意: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203、人有南北,佛性无南北。——《六祖坛经》

204、大意: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205、南怀瑾:真正的佛法,并没有个固定的东西,你如果得到一个固定的东西就是错了。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东西,身体都没有了,连感觉都没有了,所以五蕴皆空,连光也没有,色相也没有,一切都不可得,这个时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

206、解析:若见世间过,即说明自己动了心、着了相,也失了慈悲之心。

20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208、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

209、解析:意在言外,得意忘言。

210、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11、南怀瑾: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说得好听是著相了,不好听是著魔了。

21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213、大意:小的迷惑能够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

214、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春秋·左传》

215、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道德经》

216、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六祖坛经》

217、南怀瑾:佛教化救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心里并没有说某一个众生是我度的,绝没有这个观念。

218、大意: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视万物,不搬弄是非,以与世俗相处。

219、大意: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

220、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金刚经》

22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222、南怀瑾:是叫我们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对象的观念。譬如说要做一点功德,出一点钱,或者救济一个人,然后说救济了某一个人,那是住相布施。

223、南怀瑾:空灵的,广大的,一切都不著的,一切都不住的。

224、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

225、大意: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