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山水的诗(精选78句)
1、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出处: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2、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4、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5、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杨巨源《城东早春》
6、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杜甫《腊日》
7、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8、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9、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0、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出处:陈与义《送人归京师》
11、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卓文君《白头吟》
1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1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4、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15、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16、日正长时春梦短,燕交飞处柳烟低。——出处:赵令《浣溪沙·水满池塘花满枝》
17、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出处:李商隐《日射》
18、烟拢寒水月拢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19、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20、雁边风讯小,飞琼望杳,碧云先晚。
21、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王维《终南别业》
22、蜂蝶纷纷过墙去,疑是春色在邻家。王驾《晴景》
23、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24、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25、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
26、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出处:陶渊明《饮酒·其四》
27、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8、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29、开向春残不恨迟,绿杨窣地最相宜。《梨花》
30、斟酌嫦娥,九秋宫殿冷。
31、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32、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储光羲《答王十三维》
33、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苏曼殊《本事诗》
34、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李商隐《无题四首》
35、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寓意》
36、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出处:王湾《次北固山下》
38、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39、妙曲虽传,毕竟人何许。
40、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41、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
42、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刘昚虚《阙题》
43、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刘方平《代春怨》
44、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戴叔伦《相思曲》
45、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出处: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46、好处时光,须用著些难。
47、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48、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49、林花着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杜甫《曲江对雨》
50、种得官仓珠颗谷,六十年来兵簇簇,日月食粮车辘辘。——出处:元稹《田家词》
5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2、自摘霜葱宜荐俎。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53、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白朴《天净沙·秋》
5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55、日南藩郡古宣城,碧落神仙拥使旌。——出处:晏殊《送凌侍郎还宣州》
56、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57、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村夜》
58、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孟郊《列女操》
59、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60、金阙日高露泣,东华尘软香红。——出处:谢逸《西江月·送朱泮英》
61、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62、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63、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
64、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杜甫《清明二首》
65、觉来红日上窗纱,听街头卖杏花。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66、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张耒《夏日三首·其一》
67、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
68、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69、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刘昚虚《积雪为小山》
7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71、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72、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73、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夜月》
74、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王维《终南别业》
75、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7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7、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78、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