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经典名言(精选465句)

1、  32、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2、  15、不迁怒,不二过。

3、  19、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  21、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6、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7、  5、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8、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9、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0、  21、过,则匆惮改。

11、  4、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2、  6) 君子以当仁不让。——《论语》

13、  59、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经典名言5

14、  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5、  17、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6、  72、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7、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8、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9、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20、  16、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1、  13)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22、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3、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4、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5、  3)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26、  59、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27、  2) 过,则匆惮改。

28、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29、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0、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1、  孔子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32、  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

33、  69、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34、  18、过,则匆惮改。

35、  33、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6、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7、  5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8、  110、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39、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40、  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41、  87、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42、  7)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43、  6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4、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6、  7) 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卫灵公》

47、  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8、  1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9、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50、  3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51、  4、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52、  7、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53、  9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54、  41、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5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6、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57、  51、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58、  22、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59、  2、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60、  2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1、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2、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63、  4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64、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65、  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

66、  47、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67、  51、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68、  45、巧言乱德。

69、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70、  1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1、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

72、  5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3、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74、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75、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76、  12)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77、  79、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8、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79、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80、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81、  12、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82、  24、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83、  8)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84、  16、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85、  5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86、  67、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87、  3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88、  11、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89、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90、  63、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91、  4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92、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93、  9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94、  6、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95、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96、  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97、  5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98、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9、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00、  2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1、  6、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02、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103、  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04、  9)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105、  86、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06、  29、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107、  12、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08、  44、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109、  3)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10、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孔子经典名言4

111、  1)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12、  64、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13、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14、  50、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115、  11)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16、  39、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17、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118、  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119、  84、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120、  36、礼之用,和为贵。

121、  88、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22、  13) 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论语·子路》

123、  35、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124、  49、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125、  动为静之基;清为浊之源!

126、  41、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27、  8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8、  2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9、  105、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130、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31、  10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32、  1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133、  28、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134、  9、礼之用,和为贵。

孔子经典名言2

135、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36、  66、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137、  9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138、  1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139、  4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140、  47、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41、  89、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42、  1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43、  不学礼,无以立。

144、  10)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145、  4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46、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147、  14、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48、  36、是可忍,孰不可忍?

149、  14、过,则匆惮改。

150、  4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51、  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52、  1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153、  3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4、  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55、  9)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

156、  孔子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57、  2)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

158、  56、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159、  6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60、  7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61、  7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62、  2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163、  4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64、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65、  10)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66、  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67、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68、  13、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69、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70、  7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171、  107、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72、  20、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名人名言大全《关于孔子的'名言》。

173、  35、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174、  92、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175、  65、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76、  2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77、  5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经典名言11

178、  孟子名言:

179、  106、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80、  18、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181、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82、  学而时习之

183、  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84、  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经典名言14

18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86、  48、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87、  26、不迁怒,不二过。

188、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又见《孟子·公孙丑上》:“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吕氏春秋》亦记载:“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句意谓:默默将所见所闻记于心间,发愤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学生不知疲倦。南宋朱熹《论语集注》:“三者已非圣人之极至,而犹不敢当,则谦而又谦之辞”。近人钱穆认为“或以本章为谦辞,实非也。”(《论语新解》)孔子于此所举三事:其一,重在言识(记忆),不在言默,所谓“多闻,质而守之”(《礼记·缁衣》),“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其二、三,则表达了孔子于求知学问的勤勉不怠和教授弟子的一腔热忱,同时也是孔子从认识和方法对“学”与“教(教诲)”的合理总结。

189、  2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90、  19、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91、  12)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92、  47、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93、  4、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94、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95、  7)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96、  5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97、  58、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198、  1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99、  10)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200、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01、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02、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王肃注:“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王释“学”与“习”为一义,似专指诵读。但孔子教人学“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诵习”仅是“一端”(见刘宝楠《论语正义》)。皇侃疏“时习”说:“凡学有三时。”一指年岁,二指季节,三指晨夕。近人蒋伯潜认为“学是知新,习是温故”(《十三经概论》)。

203、  33、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204、  4)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205、  孔子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06、  56、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07、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孔子经典名言15

208、  孔子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209、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210、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211、  88、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12、  41、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1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14、  85、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15、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216、  20、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217、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18、  37、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219、  28、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220、  1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21、  22、过,则匆惮改。

222、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223、  11)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224、  48、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5、  22、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226、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27、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28、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229、  15、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230、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231、  3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232、  4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33、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234、  94、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235、  37、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236、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237、  52、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238、  15、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239、  24、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40、  9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41、  64、不学礼,无以立。

242、  9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43、  18、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244、  11、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245、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46、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47、  9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248、  5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49、  道不同,不相为谋。

250、  30、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51、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52、  13、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253、  26、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254、  32、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255、  4) 礼之用,和为贵。

256、  44、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57、  10、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258、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59、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孔子经典名言6

260、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孔子经典名言7

261、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262、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63、  50、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264、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65、  8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66、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雕,凋谢;松柏,喻栋梁之材。朱熹引谢上蔡注曰:“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论语集注》)荀子则把松柏喻君子:“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见君子无日不在是。”(《荀子·大略》)《庄子·让王》引孔子言曰:“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

267、  79、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68、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269、  23、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270、  7、 放于利而行,多怨。

271、  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72、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73、  2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74、  3、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275、  62、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76、  38、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277、  孔子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278、  1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79、  13、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280、  18、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81、  102、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82、  7、不迁怒,不二过。

283、  1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84、  5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85、  15、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286、  5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87、  5、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88、  8)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289、  31、放于利而行,多怨。

290、  53、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291、  放于利而行,多怨。

292、  2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93、  5、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294、  35、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95、  44、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296、  9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97、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98、  26、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99、  3、礼之用,和为贵。

300、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301、  57、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302、  5、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303、  34、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304、  5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05、  3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06、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07、  34、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308、  孔子:《论语译注》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09、  37、有教无类。

310、  73、小不忍则乱大谋。

311、  41、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

312、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313、  1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14、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315、  2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16、  12、 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317、  43、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318、  61、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319、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320、  22、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321、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322、  100、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323、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324、  70、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325、  24、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26、  45、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327、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惘。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当从前解。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近人杨树达注:“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328、  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29、  67、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330、  34、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331、  6、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332、  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33、  23、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334、  孔子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35、  53、过,则匆惮改。

336、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337、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38、  29、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39、  6.德不孤,必有邻。——《论语》

340、  27、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341、  19、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4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43、  92、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344、  25、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345、  43、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346、  2)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34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48、  74、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349、  5)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50、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文子,卫大夫。“文”是他的谥。朱熹注:“凡人性敏多学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论语集注》)又说:“古人谥法甚宽”,“孔文子固是不好,只此节此一惠,则敏学下问,亦是它好处”足见孔子“宽肠大度,所以责人也宽”(《朱子语类》卷二九)。

351、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孔子此即言仁。《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又言恕。孔子常以“恕”释“仁”。朱熹《集注》:“恕,推己以及人也。”也即子贡所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公冶长》)以后儒家都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实施“仁政”。

352、  14、吾日三省吾身。

353、  1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54、  1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孔子经典名言10

355、  1、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356、  16、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经典名言1

  与孔子有关的经典名言一

357、  1、 其使民也义。

358、  匹夫不可夺志也。

359、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360、  4)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361、  5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62、  2、听其言而观其行。

363、  7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64、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65、  3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66、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67、  51、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68、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69、  86、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孔子经典名言3

370、  1) 贫而无谄,膏而无骄。——《论语·学而》

371、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372、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373、  73、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374、  7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75、  24、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376、  5、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77、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378、  3)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

379、  50、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380、  11.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381、  18、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382、  72、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383、  4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84、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385、  4、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386、  1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387、  65、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388、  3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389、  1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90、  2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91、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392、  3、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393、  31、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经典名言9

394、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95、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396、  10、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397、  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398、  37、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399、  7.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400、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401、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402、  9、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403、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404、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405、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406、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07、  48、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408、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09、  2、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410、  3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11、  10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12、  6、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413、  3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1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15、  9、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416、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朱熹注:“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师也。”(《论语集注》)刘宝楠引旧说,又提出两解:一谓“我并彼为三人,若彼二人以我为善,我则从之;二人以我为不善,我则改之。是彼二人,皆为吾师。书洪范云: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此之谓也。”一谓“三人行,本无贤愚。其有善有不善者,皆随事所见,择而从之改之。非谓一人善,一人不善也。既从其善,即是我师。”

417、  6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418、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419、  9.不学礼,无以立。

420、  42、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421、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422、  46、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423、  7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24、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25、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26、  2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27、  46、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28、  103、过,则匆惮改。

429、  77、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430、  8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431、  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32、  3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经典名言12

433、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434、  5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35、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436、  40、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437、  17、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438、  78、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439、  6、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440、  小不忍则乱大谋。

441、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442、  2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43、  45、听其言而观其行。

444、  96、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445、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46、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447、  8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448、  12.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论语·颜渊》

449、  7、道不同,不相为谋。

  与孔子有关的经典名言二

450、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51、  12、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452、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453、  21、 贤哉,回也。

454、  1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55、  21、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456、  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457、  34、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458、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59、  99、不学礼,无以立。

460、  28、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61、  孔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62、  17、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463、  42、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64、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65、  63、礼之用,和为贵。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