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语录,王阳明最智慧的话(精选76句)
1、圣人气象不在圣人而在我矣。
2、无事时固是独知,有事时亦是独知。此独知处便是诚的萌芽,此处不论善念恶念,更无虚,一是百是,一错百错,正是王霸、义利、诚伪、善恶界头。
3、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4、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5、若先暴白其过恶,痛毁极底,使无所容,彼将发其愧耻愤恨之心,虽欲降以相从,而势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为恶矣。
6、草有妨碍,理亦宜去,去之而已。偶未即去,亦不累心。
7、循理便是善,动气便是恶。
8、何为第一等事?当读书做圣人耳。
9、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责己则昏。
10、学是学去人欲,存天理。从事于去人欲存天理,则自正。
11、昔镜未开明,可以藏垢。今镜明矣,一尘之落,亦难住脚,此入圣之机也。
12、只怕镜不明,不怕物来不能照。惟患此心之未能明,不患事变之不能尽。
13、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
14、仁是造化生生不息之理,虽弥漫周遍,无处不是,然其流行发生,亦只有个渐,所以生生不息。
15、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16、天君泰然,百体从令。
17、苟无尊崇笃信之心,则必有轻忽慢易之意。
18、所以谓之圣,只论精一,不论多寡。
19、一有谋计之心,则虽正谊明道,亦功利耳。
20、故君子之致权也有道:本之至诚,以立其德,植之善类,以多其辅,示之以无不容之量,以安其情;扩之以无所竞之心,以平其气;昭之以不可夺之节,以端其向;神之以不可测之机,以摄其奸;形之以必可赖之智,以收其望。
21、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22、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
23、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
24、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色方是精。
25、凡人言语正到快意时,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气正到发扬时,便翕然能收敛得;愤怒嗜欲正到胜沸时,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
26、古之君子,洞物情之向背而握其机,察阴阳之消长以乘其运,是以动必有成而吉无不利。
27、地灵则人杰,人之无良,亦足以为山川之羞!
28、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只是一“傲”字,便结果了这一生。
29、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30、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31、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
32、《中庸》谓“知耻近乎勇”。所谓知耻,只是耻其不能致得自己良知耳。
33、随物而格,是致知之功。
34、致知二字,乃是孔门正法眼藏,异此而学,即谓之异端;离此而说,即谓之邪说;迷此而行,即谓之冥行。
35、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
36、未发之中是如何?汝但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养得此心纯是天理,便自然见。
37、能戒慎恐惧者,是良知也。
38、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
39、明镜之应物,妍者妍,媸者媸,一照而皆真,即是“生其心”处。妍者妍,媸者媸,一过而不留,即是“无所住”处。
40、太虚之中,何物不有?而无一物能为太虚之障碍。
41、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42、所谓汝心,亦不专是那一团血肉。所谓汝心,却是那能视听言动的。这个便是性,便是天理。
43、眼前路径须放开阔,才好容人来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无展足之地矣。
44、然天理亦自有个中和处,过即是私意。
45、夫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其视天下之人,无外内远近。凡有血气,皆其昆弟赤子之亲,莫不欲安全而教养之,以遂其万物一体之念。
46、不知自己是桀、纣心地,动辄要做尧,舜事业,如何做得!
47、至善者性也,性元无一毫之恶,故曰至善。
48、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
49、思是良知之发用。若是良知发用之思,则所思莫非天理矣。
50、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
51、所谓“困、忘”之病,亦只是志欠真切。
52、念如何可息?只是要正。
53、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
54、夫精藏则太和流,神守则天光发,累释则怡愉而静,机忘则心纯而一。四者,道之证也。
55、譬之金之在冶,经烈焰,受钳锤,当此之时,为金者甚苦;然自他人视之,方喜金之益精炼,而惟恐火力锤煅之不至。既其出冶,金亦自喜其挫折煅炼之有成矣。
56、记诵之广,适以长其敖也;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博,适以肆其辨也;辞章之富,适以饰其伪也。
57、一齐众楚,最易摇夺。
58、体,即良知之体,用,即良知之用,宁复有超然于体用之外者乎?
59、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
60、王阳明说:“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61、与朋友论学,须委曲谦下,宽以居之。
62、后之君子,亦当素其位而学,不愿乎其外。素富贵,学处乎富贵;素贫贱患难,学处乎贫贱患难。则亦可以无入而不自得。
63、动亦定,静亦定。
64、君子之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
65、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66、功盖天下而莫之嫉,善利万物而莫与争。
67、天下之人心皆吾之心也,天下之人犹有病狂者矣,吾安得而非病狂乎?犹有丧心者矣,吾安得而非丧心乎?
68、心一也,未杂于人谓之道心,杂以人伪谓之人心。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初非有二心也。程子谓“人心即人欲,道心即天理”。
69、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70、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71、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
72、盖良知之在人心,亘万古、塞宇宙而无不同。
73、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74、心即理也。无私心即是当理。未当理便是私心。
75、人固有见其父子兄弟之坠溺于深渊者,呼号匐匍,裸跣颠顿,扳悬崖壁而下拯之。
76、与其为数顷无源之塘水,不若为数尺有源之井水,生意不穷。